內容目錄
內容行銷一向是品牌運營的重點,內容行銷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買決策,品牌如何進行內容行銷?本文作者把內容行銷分為三個階段:前期、中期和後期,並對各個階段展開分析,與大家分享。
一個產品的成功與否,取決於消費者的認知。不被用戶所熟知的陌生新產品,用戶往往不會購買。
品牌作為無形資產,日常生活中經常被人們所忽略,直到這次疫情,它的價值才被徹底放大,人們才逐漸意識到,關鍵時刻品牌將是一張王牌。
而這張王牌,毫不誇張地說,主要是靠內容行銷一步步累積而成。
在我看來,品牌的內容行銷一般分為3個階段:前期、中期和後期。
前期
找到用戶痛點與核心價值
任何產品在行銷推廣之前,一定要先找到自己產品的優勢及差異性,確定宣傳核心。
因為現在的產品同質化太過嚴重,而且產品價格都公開透明,如果沒有好的宣傳點,幾乎很難在眾多商品中脫穎而出,尤其還是一款新產品。
以農夫山泉為例,在宣傳時主打「農夫山泉有點甜」,以口感承諾作為訴求差異化,暗示產品水源的優質,使農夫山泉形成了感性偏好、理性認同的整體策略,同樣也使農夫山泉成功在用戶心裡建立了記憶點,當同類產品還在爭先表現各自如何衛生、時尚的時候,農夫山泉獨闢蹊徑,僅僅用了“有點甜”三個字,就使得品牌顯得超凡脫俗、與眾不同,讓所有消費者眼前一亮。
或者迷客夏,宣傳時主打「我們為了你養了一群牛」,讓我們覺得喝的牛奶是真實,並非奶粉來泡製,喝迷客夏感受到新鮮、高品質,產品包裝外觀讓我們感受到牧場的樣子,建立品牌及健康形象,讓我們覺得產品真實有料。
了解用戶習慣,找到目標客戶與正確內容
這是一個“無粉絲不行銷”的時代。
哪裡聚集著最活躍的粉絲?現在的粉絲都喜歡什麼內容?競爭對手有哪些行銷方式……
這些都是為品牌主做好粉絲行銷提供方向,FB、IG、YT擴散品牌活動聲量,可能更容易實現;如果注重長久維持用戶黏著度,那YT會更適合作為品牌口碑構建的行銷場景,不少品牌主在發起明星線上活動,都會從YT或FB開始引爆話題。
一方面有價值的內容,從來不缺乏吸引力,無論是KOL還是希望藉助KOL行銷的品牌主,關鍵是提供對用戶有價值的內容。
另一方面,“互動關係”本質就是捲入用戶參與,這體現在福利贈送、與我有關的話題,這些活動可以提高粉絲參與感。
資料文章滿天飛,文章變質
很多人認為公司獲獎類的文章在傳播過程中沒有任何效果,完全不吸引讀者。
事實確實如此,但這類文章就不發了嗎?
恰恰相反,不僅要發,還要大量發,做到被各大搜索引擎所收錄。
這樣的話,人們在搜到這類文章後,會大大增強對品牌的信任感,增加購買興趣。
與此同時,還要加大時事文或專業文投放,讓大家知道這個品牌很出名、很受歡迎,而且具有一定的權威背書,自己可以放心大膽購買。
中期
優化內容,找品牌定位
提到優化內容,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修改文字,其實這只是其中一點,更重要的是找內容行銷定位。
內容行銷定位,既不等同於目標用戶定位、也不等同於品牌產品定位。
以奶粉舉例,這類產品的內容行銷定位應該鎖定媽媽,但它的目標用戶卻是嬰兒。在做內容行銷時,過於區分品牌產品定位的用戶群體,往往會限制行銷的邊界,無法打造出跨界傳播的超級話題。
借助多管道進行有效「廣告」
廣告覆蓋滿天飛,時效性強,可針對某一人群進行投放;廣告形式也多樣化,可以影片、也可以圖文,因此感性文/走心的文推廣方面踩的坑越來越多,我們要先清楚,這些文章推廣是個長期持續過程,不可能像資訊流廣告立馬看到結果;其次,要清晰知道自家文章推廣的目的,是為了收錄,還是為了通過自然曝光量來直接形成轉化?
個人建議感性推廣可以分兩條線,一條是自媒體(免費),一條是付費媒體,同一篇內容,兩條線同時投放,會比較保險一些。
因為自媒體也有被收錄的可能,而付費媒體可以選擇100%收錄,這樣就可以不用擔心廣告費沒有用了。
後期
保持持續成長,不斷優化
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,過去認為對的不一定一直都對,而過去認為錯的如今也可能是對的,當一個品牌進入成熟期後,受消費潮流、用戶習慣等因素的改變,以及競品的強烈衝擊,品牌勢必會發生老化和衰退,因此,很多品牌選擇通過創造新鮮感,讓品牌得以保鮮,以全新的姿態贏得用戶心智,沒有人能阻礙變化的產生,我們只有擁抱變化,堅定地放眼未來才能真正的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,對於網際網路的產品人來說,尤其如是。